弄福農場水耕週記之不結球家系之一的剝葉品種

哈囉,大家好!我是弄福農場的主人坤盛,這週的主題依然是「萵苣7大家族」。萵苣原則上分為七大類,但是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利,各國的萵苣種類互通有無,再加上農業進步,培育新品種的速度飛快,所以俗名在不同領域上,都略微不同,更直接一點來說就是「萵苣的品種很多,但是名稱和用法也很亂」。

 



所以弄福農場為了將萵苣正確的知識帶給大家,才會特地整理大量的資料,再一一介紹給大家,相信大家在閱讀完弄福農場的部落格後,蔬菜知識一定都會直線上升!


常吃但你不一定認識的萵苣─剝葉品種

那麼馬上就進入我們這周的主題─不結球家系的「剝葉品種」。

剝葉品種─其實就是吃韓國烤肉時用來包肉的生菜, 一般分為紅拔葉萵苣以及綠拔葉萵苣兩種,特色在於葉片不平滑,有許多凹凸皺褶,常見葉型有尖葉與裂葉,質地中等,沒有像葉萵苣軟嫩,沒有像蘿蔓硬脆,顏色全綠、全紅、紅綠鑲嵌等。

 

拔葉萵苣有別於葉萵苣的整株採收,剝葉品種採用一邊成長、一邊剝取成熟嫩葉來食用的採收模式,所以拔葉萵苣莖部的特性是越長越高,直徑也較粗,通常在種植後的30-40天即可開始採收,如果栽培得當可以連續採收3-6個月。

 

拔葉萵苣

拔葉萵苣營養好吃,但有「這個」搗蛋味道瞬間變調!

拔葉萵苣在拔葉時,會分泌一種名為「萵苣素(lnulin)」的乳白色液體。萵苣素是萵苣類特有的物質,氣味獨特且味道偏苦,萵苣素因萵苣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在逆境下(例如高溫)生長的拔葉萵苣,它的萵苣素成分會越高,氣味與苦味也越重。

 

台灣的夏季很熱,如果沒有做好溫度的管控,種植的拔葉萵苣很容易就會變苦,也就是容易種出「品質不好」的萵苣,但這也是為什麼萵苣類的蟲害比十字花科蔬菜來得少,因為一點也「不好吃」!

 

但是就和A菜一樣,不好吃就可惜了拔葉萵苣的營養,拔葉萵苣富含胡蘿蔔素、菸鹼酸、葉酸、泛酸、類黃酮、礦物質及維生素,光是富含葉酸與β胡蘿蔔素就非常推薦給需要補充營養的孕婦食用。


         只可惜在台灣比較少有農民種植拔葉萵苣,不過想吃的大家也不用擔心, 全聯或好市多都有在販售,如果想要吃的話可以直接去購買;或是去韓式燒烤也吃得到,在找不到又想吃的話,那就只能自己種囉!關於種植的方式,之後的文章會告訴大家如何種植。

 

營養好吃(?)的韓國烤肉

         那麼本週關於剝葉品種的介紹就先到這裡了!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經常來部落格關注我,也歡迎到弄福農場FB粉絲團按讚,就不會錯過任何弄福農場的最新訊息喔!我是坤盛,我們下週見!

                                                                                   

弄福農場

網址:https://veget.zhtwservice.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nungfufar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弄福水耕週記之A菜怎麼吃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