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太空包不再虛累累! 國產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誕生

國產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誕生,生產太空包可大幅減少人力約9成。(記者陳建志攝)

國產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誕生,生產太空包可大幅減少人力約9成。(記者陳建志攝)

2021/09/29 12:17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國內菇類產業年產值約130億元,栽培方式主要以太空包栽培,不過目前生產太空包還是以30年前研發的半自動壓包機為主,不但人力需求高,工人也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職業災害,農業試驗所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研發國內第一部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可節省9成人力,製包不再「虛累累」,今天正式對外發表。

農試所林學詩所長表示,菇類料理為國人餐桌上常見的珍饌,更是攝取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目前台灣菇類年產值已達新台幣130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18%,是農業發展的要角。

參與研發的農試所植物病理組石信德研究員表示,國內種植的菇類主要有香菇、杏鮑菇、金針菇、鴻喜菇、木耳、洋菇等,而栽培方式主要以太空包栽培,每年約需使用5億包,目前太空包製作,主要是以1980年代研發的半自動壓包機,每台機器約需4至5人配合,且要長期蹲坐工作,每天都腰酸背痛「虛累累」。

石信德表示,近年勞動人口減少導致人力成本提高,加上高齡化和腰酸背痛等職業傷害問題,使菇類產業發展面臨種種挑戰,為解決此問題,經與虎尾科大合作研發出全國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包括介質填料、上袋、套環、貼標、裝籃,都可一貫化自動完成。

石信德表示與傳統半自動壓包機相比,可節省4至5人約9成的人力,每分鐘可穩定製包26至30包,提升製包生產量的良率及製程品質穩定,且每一包的太空包都有生產履歷,包括批次、批號、生產日期和介質等資訊,讓菇農在栽培過程中若有問題都可以回溯,希望藉此將過去人力需求極大的菇類產業轉型為智慧、高效及節能的生產模式。

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可一貫化自動生產,還有生產履歷可回溯。(記者陳建志攝)

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可一貫化自動生產,還有生產履歷可回溯。(記者陳建志攝) 


原文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8734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弄福水耕週記之A菜怎麼吃比較好呢?

弄福農場水耕週記之不結球家系之一的剝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