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菜」回家——傳統土耕與水耕之別

大自然是十分奧妙神奇,筆者今期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泥土與種植的小知識。其實,火和水對改善泥土品質都有意想不到效果。每當森林因太陽熱力和大自然因素而釀成大火,樹木被燒毀、變成灰燼,這些草木灰其實含有豐富的鉀,為植物生長必須要素。枯樹雖然因受細菌侵蝕腐化,但依然留給大自然各種具有滋潤作用的有機質。而動物和昆蟲的覓食行為亦將加快植物的生態循環,變成可供細菌進一步分解的排泄物。大自然的泥土經日積月累的侵蝕,會降解成豐富營養的鹽分,雨水溶解鹽份將轉化成根部可吸收的營養。

  對於傳統土耕而言,泥土是其「母親」,生長的成果亦視乎大自然氣節生態環境。惟大自然溫柔和諧不是必然,暴風雨的兇猛、烈焰高溫地熱等,均扼殺傳統土耕的生存空間。隨著現代文明進步,土地不斷城市化,若要保持大自然雨林生態和諧,同時又兼顧農業發展,在傳統土耕加入科技元素便是可行方法之一。

  「水耕」是模仿大自然的行為,向植物供應養分的耕種方法。大部份的水耕系統把營養和水分儲起,防止揮發或流失,這樣既有效率又環保,所以得到市場認同,尤其在乾燥和缺乏水源的國家。

  顧名思義,「水耕」最重要就是水。要衡量水質,就要看水的「硬度」,即溶在水中礦物質含量,主要是碳酸鈣濃度。「軟水」通常是非常純淨的水或含低濃度碳酸鈣,而蒸餾水經沸騰處理後冷卻而成,或經滲透過濾器處理,就是其中一種「軟水」。水質監控是水耕的重要一環,而現代水耕技術透過科技及器材,已達致可控及量產化,為世界各地消費者提供優質健康的產品。水耕種植方法簡單而有效率,為傳統土耕望塵莫及。

香港水耕種植協會主席

潘道明

 

原文網址: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1360/20211021/952643/%E5%B0%88%E6%AC%84-%E6%B0%B4%E8%80%95-%E8%8F%9C-%E5%9B%9E%E5%AE%B6-%E5%82%B3%E7%B5%B1%E5%9C%9F%E8%80%95%E8%88%87%E6%B0%B4%E8%80%95%E4%B9%8B%E5%88%A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弄福水耕週記之A菜怎麼吃比較好呢?

弄福農場水耕週記之不結球家系之一的剝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