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滑手機到開曳引機 「好農無限+」媒合農場打工
【文/李定遠、攝影/曾信耀、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責任編輯/林子涵】
大三時期的蘇俐瑄,透過「好農無限+」以LINE找到農場打工機會,沒想到就此愛上農業工作,甚至從臺南騎車到梓官的農場做蔬菜包裝。「蔬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己家也有種一個小菜園!」結合興趣和工作,剛畢業的她繼續留在農場工作,已成為「蔬菜機械代耕團」的一份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想做農就不要怕熱!」她從農業工作找到自信和生活哲學,這一切都始於為年輕族群和農民「牽紅線」的網路募工平台——「好農無限+」。
在高雄的田野間、菜圃裡,隱約有了新轉變。以往高齡化的農務現場,近期出現不少年輕面孔在巡稻田、為果樹套袋、採收作物等,蘇俐瑄就是其中一員。這些年輕生力軍,是透過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好農無限+」平台找工作,「加了LINE以後,就可以看到附近農場的工作」,蘇俐瑄說。「好農無限+」透過定位,會依距離近到遠,顯示徵工的農場,當時就是透過這樣的媒合,蘇俐瑄找到了李法憲的農場。
李法憲是曾經登上TED舞台演講的博士農夫,在高雄梓官區種植有機蔬菜。對他來說「好農無限+」平台可以迅速填補農忙時期的人力缺口。「我長期透過平台招募人員,希望找到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一起為產業打拚,也因為平台長期於農業區附近的大學做推廣,因此找人都相當迅速且方便」李法憲說。
農業局106年成立「好農無限+」人力媒合平台的初衷,是因為農村結構逐漸老化,加上農產品又有季節特性,每到農忙時期總是欠人手,透過LINE推播農業工作資訊,號召農民與大學生加入,就可快速媒合農務工作,成效相當不錯。自上線以來,LINE官方帳號人數已超過7,000人,至110年7月底已媒合農務打工超過700人次。
除了以網路媒合工作,現代務農的型態,也更聰明、更省力。以往人們對於務農,總有著辛勞刻苦的觀感,但「現在農業的重點是機械化」,蘇俐瑄說明,「我已經會開曳引機、中耕機、除草機等等,雖然還沒有很熟練,但很好玩,裡面有很多智慧、很多知識。」蘇俐瑄說:「使用農機,人力就可以減少,比較不會那麼累,就可以吸引年輕人。」
接受農業局培訓的蘇俐瑄,已成為農耕士,加入「蔬菜機械代耕團」,能運用各種機械替農民代耕。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表示,「好農無限+」平台不僅解決農友缺工的需求,現在也加入了「代耕業者」的媒合,協助代耕產業從區域型、小規模的個人業者,漸漸發展為跨區、團體式的代耕團隊,將有限的人力透過階段式的工作排程,發揮最大效益。
除了在人力媒合、耕作型態上有智慧,「好農無限+」平台創意更無極限,今年推出「100種省工方法」YouTube頻道,每月推播輕鬆詼諧的影片,向新世代型農推廣各種省工妙招,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眼球;現在也推出抽好禮活動,至110年11月底使用平台就有機會抽大獎,快點一起來體驗。
原文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966/574424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