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菜」回家——淺談香港水耕農場現況
近年香港人對健康、天然、無添加的食物越趨受落,水耕蔬菜及水果成為不少人的心水之選。目前香港科技農業有關水耕種植,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一)戶外溫室環控培植大棚農埸;二) 室內工廠大廈水耕種植場;三)魚菜共生培植場。
據漁護署2017的統計數據,全港共有約20多個水耕種植場。其中,採用戶外溫室環控培植大棚的農戶有10個,於工廠大廈設置的水耕種植場有7個,而魚菜共生培植場則有3個。全部水耕農戶均是自資或是集資營運。
根據筆者多年經驗,水耕種植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成本高昂,特別對規模較小的種植場而言,此情況尤其嚴峻。建立水耕種植場的前期投資金額很高,涉及高水平的技術配套、設置全環控場地方面的能源開支等,對小農戶來說負擔並不輕。
現時,香港水耕科技園公司與香港光電建立的「香港水耕科技園光農技術合作中心」,參與了上網電價計劃,回贈所得之電價足以彌補種植場的建構及營運支出,提高生存空間。惟本港大部份農戶均位於偏遠新界綠化地,供電網運作的電力系統要求高,鋪設電網亦須獲城規會審批。政府部門關卡重重,變相令普遍農戶難以在水耕種植方面發展。
水耕種植的發展與食物供應、農業政策、生物科技、農地資源等範圍息息相關,但在香港的發展只限於一小撮農戶。與香港鄰近的日本及新加坡,他們的水耕種植同樣未被廣泛採用,但兩國的政府均有政策及提供支援,以促進其發展。
香港水耕種植協會主席
潘道明
據漁護署2017的統計數據,全港共有約20多個水耕種植場。其中,採用戶外溫室環控培植大棚的農戶有10個,於工廠大廈設置的水耕種植場有7個,而魚菜共生培植場則有3個。全部水耕農戶均是自資或是集資營運。
根據筆者多年經驗,水耕種植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成本高昂,特別對規模較小的種植場而言,此情況尤其嚴峻。建立水耕種植場的前期投資金額很高,涉及高水平的技術配套、設置全環控場地方面的能源開支等,對小農戶來說負擔並不輕。
現時,香港水耕科技園公司與香港光電建立的「香港水耕科技園光農技術合作中心」,參與了上網電價計劃,回贈所得之電價足以彌補種植場的建構及營運支出,提高生存空間。惟本港大部份農戶均位於偏遠新界綠化地,供電網運作的電力系統要求高,鋪設電網亦須獲城規會審批。政府部門關卡重重,變相令普遍農戶難以在水耕種植方面發展。
水耕種植的發展與食物供應、農業政策、生物科技、農地資源等範圍息息相關,但在香港的發展只限於一小撮農戶。與香港鄰近的日本及新加坡,他們的水耕種植同樣未被廣泛採用,但兩國的政府均有政策及提供支援,以促進其發展。
香港水耕種植協會主席
潘道明
原文網址: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1360/20210930/949300/%E5%B0%88%E6%AC%84-%E6%B0%B4%E8%80%95-%E8%8F%9C-%E5%9B%9E%E5%AE%B6-%E6%B7%BA%E8%AB%87%E9%A6%99%E6%B8%AF%E6%B0%B4%E8%80%95%E8%BE%B2%E5%A0%B4%E7%8F%BE%E6%B3%81
留言
張貼留言